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,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”“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,促进分级诊疗”。
数字化浪潮奔涌向前,如何借助新技术破解群众就医堵点、提升医疗服务质效,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。围绕此话题,记者进行了采访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副主委、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方向明介绍:“当前,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数智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但责任主体界定、数据安全保护、关键核心技术突破、产业扶持培育和人才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仍需关注重视。”
对此,方向明委员建议,加强规划引导,围绕人工智能医疗中的责任主体、数据安全等问题规范医生行为,明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“标准线”。同时,要制定数据分类标准,构建数据去标识化处理机制,建立“政医研企”合作的医疗健康大数据研发平台,筑牢人工智能应用场景“安全线”。持续加快企业科技成果转化,推动跨领域的医疗、信息、通信等资源整合,培育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中的“生命线”。
“对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设备及信息服务的扶持、企业审批绿色通道的打开,是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‘保障线’。”方向明委员建议,“下一步,应加大对人工智能、生命健康等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的投入,加强高校间合作交流,优化复合型专业培养课程体系,建立‘校企医’协同育人机制,有力支撑人工智能应用场景。”